动态︱江源区临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 招商动态 |2017-01-04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看白山”快速关注!
市第七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后,江源区、临江市迅速召开常委会传达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掀起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市第七次党代会认真总结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六个奋斗目标,安排部署了加快白山绿色转型,实现全面振兴的主要任务。
为更好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江源区、临江市动员全面掀起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全方位抓好学习传达和宣讲解读,并把市第七次党代会重点工作部署,纳入常委会工作要点全力推进落实。
江源区:做好“三个结合”集聚发展力量
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同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到真抓实干,切实做好年底各项工作。江源区以当前招商引资“冬春会战”和八大园区建设两项工作为重点,在今冬明春把这两件关乎全区转型发展和经济振兴的大事谋划好、落实好,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加速园区建设进程,通过完善园区要件,打造核心引资平台,为明年经济工作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同全区绿色转型发展目标相结合。围绕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提早谋划、科学部署2017年的各项工作。江源区2016年开复工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1个,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中,修元寒武奥陶200万吨饮用天然泉水、乾浓50万吨富锶山泉水等78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鹿鸣全降解材料、富德100万吨麦饭石山泉水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试生产。这些都为江源转型发展积蓄强劲动力。围绕全面实现建设长白山特色生态资源产业集聚区和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核心区的奋斗目标,将继续深入实施八大工程,重点建设八大园区,努力打造八大江源品牌,围绕产业园区,项目精准发力、集中攻坚,举全区之力加快吉林人参生命科技产业园区、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干饭盆生态健康产业园区、矿产冶金新材料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步伐,打造引领未来江源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
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按照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紧紧抓住思想建党这个根本,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坚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临江市:做好“九个着力”实现全面振兴
突出产业转型,着力打造临江经济“升级版”。全力培育“五大产业”,成立白山市硅藻土工业集中区,实现从中国硅藻土城向中国硅藻土新材料产业城的升级,建成全省最大镁质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围绕打造环长白山、沿鸭绿江旅游节点城市战略定位,畅通“一带双环”旅游线路,打造四个精品基地景区,完成公路、水路、铁路三大旅游线路,力争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快矿泉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质矿泉资源与道地果粮资源深度融合,大力开发中高档矿泉水产品;引进大型医药集团,做大1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占比达到42%以上。全力提升创新实力,深化“院企地”合作,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舟桥”机制,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深度融合;大力倡导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创办创新创业平台,助推全民创业蓬勃开展。全力破解发展瓶颈。
做好“特色”文章,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做特做精特色农业,鼓励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打造一批国、省知名的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发展“互联网+特产”新业态,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放大龙头带动效应。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涉农领域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有序放开非公立机构兴办医疗、教育、养老服务机构收费管控,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包装策划一批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优势。构建生态考核保障体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绿色转型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为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移民、水土保持与治理、矿山恢复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构建山青水绿天蓝的生态体系。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构建绿色工业体系、绿色农业体系、绿色服务业体系。构建宜居生活体系。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加大城区生活减排力度,全力建设绿色家园。
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的城市定位,建设“一江三河”水域景观廊道,打造各具风格的旅游公园和带状公园。推进引泉入城、供热管网改造、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集中供气、交通物流基地等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乡村建设坚持产城整合,加快推进六道沟镇、桦树镇等国家级重点镇建设,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型、工业主导型、产业特色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加快边防路、农村路和旅游路连接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突出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度、满意度。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助力临江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活动,实施医生、院长“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乡、村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让弱势群体、特殊人群、困难群众共享公共服务的阳光。严格落实“七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确保2018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摘帽”目标。大力实施就业富民工程,解决好重点人群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打造“平安临江”,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深入实施“兴边固防富民”工程,巩固“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建设以智能化城市营运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实现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目标。
突出地域特色,着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并完善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努力塑造城市文化主题,提炼升华城市精神。保护好革命遗址、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围绕“专、精、新、特”要求,注重培育文化产业园、主题公园、遗址公园、商业文化街区“三园一区”格局,申报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支撑旅游业加快发展、融合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着力提升全民的文明程度。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做好“七五”普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四保临江”精神,强化公民“四德”建设,持续深化“临江好人”评选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冯小桐 范学芬 关大伟
